虽然酒店的商务功能依然是重中之重,但度假功能也正随着消费者的需求,占据一席之地。
今年年初,洲际斥3亿美元巨资,将六善养生及酒店集团收入麾下,补全现有豪华酒店品牌组合。这一波新闻,也让“度假酒店”这一并不高调的品类,走到了台前。
2017-2022年中国度假酒店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提升、人均收入增加和消费转型,旅游度假业的地位日益凸显。相关统计指出,2017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已突破50亿人次,中国酒店客人比例将从商务75%、休闲25%演变到商务50%、休闲50%。受旅游政策支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偏好的转变,度假酒店迎来发展契机。
虽然酒店的商务功能依然是重中之重,但度假功能也正随着消费者的需求,占据一席之地。
度假酒店,不仅仅是“诗与远方”
现代意义上的度假酒店,可以概括为以亲近自然、享受自然风光为基础,与此同时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休闲度假服务的酒店,而这其中,当以悦榕庄、安缦、六善等品牌为其中的佼佼者,更为巧合的是,这三大品牌,也都发迹于亚洲——第一家悦榕庄、安缦坐落在普吉岛,第一家六善始于马尔代夫。
不难发现,这些引领市场动向的国际度假酒店品牌,在惯有的酒店模式之外,为我们诠释了另一种产品境界和盈利方式——“诗与远方”。它们的模式似乎在告诉我们,一种独特的生活哲学、一个真正的梦想、一套上好的设计再加之优秀的运营融合,甚至能够超越消费者的功能性需求,带领他们直接步入具有独特“出世感受”的产品体验,从而为他们营造天堂般的目的地。
现有的度假酒店品牌,似乎为“度假”定了性——度假,便是热带、海岛与椰风。打“文化牌”的中国度假酒店,该如何突破重围,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小而美”与“大而全”,中国度假酒店的野心在哪里?
从“追光者”到“领跑者”,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中式度假酒店的野心,也绝不囿于海岛。
当海南岛上酒店林立,成为酒店人才的“练兵场”之时,中国度假酒店开始重拾“文化牌”,将目光投向了山野、闹市,甚至是异域。
文人山居是对闹市的书里,是故意寻找隐居的乐趣。中国人的骨子里,大多都是有文人情结的,愈发风靡的山野度假,也成了印证。
不同于万达、复星旅文的财大气粗,能够辟出一块地专心做“大而全”,在一个度假村里实行“一价全包”,囊括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既做酒店,又做目的地,大多数资金有限的度假酒店,走的还是“小而美”的路线——或在山野,或大隐隐于市。
中国式的度假酒店是怎么样的?从这几个例子中,或许能窥得一二。
2009年,花间堂在丽江开了第一家店,以独具特色的花间美学、“家”为理念的亲切服务、融入每一地的人文和历史传承,将高端精品度假酒店的服务理念与地方民居、民俗等人文特色融合。花间堂的选址,多是挨着景区,但又不喧闹,中式美学建筑,反而能让人的心静下来,细细体会当地文化。一直开在丽江、束河、香格里拉、周庄、苏州、杭州、阆中、无锡、同里、西双版纳、嘉兴、宁波、南浔古镇等充满文艺气息的旅游地的花间堂,今年才“进京赶考”,花开两朵,一家在后海,一家在草场地,唯一不变的,是独属于花间堂的花间美学。
倡导“泛蜜月”的诗莉莉,则将场景颜值运用得炉火纯青。例如诗莉莉在泸沽湖畔的普若瓦蓝酒店,其代表场景是一块与湖面融为一体的巨大镜面,视觉效果非常震撼,被称之为“天空之镜”。这个场景的灵感其实是源于玻利维亚天空之镜,诗莉莉将其完美的融入到了泸沽湖之中。在足够美的自然场景中,放松与愉悦,成为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坐落在富春江畔的富春开元芳草地乡村酒店则把目光聚焦在了“亲子游”,在酒店中,以孩子的视野,布置了无数值得回味的童年乐趣。对于家长来说,能安心将孩子放在酒店,让孩子自己游玩,暂时找回自己,便是最贴心不过的度假方式。
说起把酒店当艺术品精雕细琢的案例,松赞可以算一个。松赞酒店创始人白玛多吉花了19年时间打造了11家精品客栈,已开业的有8家,其中7家分布在香格里拉区域的丽江、松赞林寺、奔子栏、梅里、茨中和塔城。摄影师出身的白玛多吉,在为每一家松赞客栈选址时,都会事先架起相机取景,只有当镜中之画完美时,才正式定址。这7家客栈就像古时的一个个驿站,在纯净自然的美景中连接出一条体验式旅行环线,将整个香格里拉最值得看的风景囊括其中。在白玛多吉看来,他们卖的不是酒店,是旅行。
更为创新的度假模式,宁夏中卫的“黄河·宿集”或许可以算上。这是一个大型的民宿集群项目,在苍茫大漠中,汇聚大乐之野、千里走单骑、西坡、墟里等多个网红民宿。单体民宿的力量或许并不突出,但当这些民宿聚集在一起,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目的地。正如一直炙手可热的莫干山,集聚的民宿与“洋家乐”,将这一座并不突出的山,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度假区。
从海岛到陆地,从山到水,从情侣到亲子,中式度假酒店有着无限的可能。
中式度假酒店,怎么才能走出去?
度假酒店是为人们提供休闲度假和感受生活的地方,它是由环境、设施、服务、人文共同组成,“体验与感受”是核心,度假者必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有所体验,才能找到度假产品的意义和出行的意义。
中式度假酒店虽然在国内正发展得如火如荼,但要走出去,却依然差了一口气。
首先,必须清楚度假酒店的“度假感”是哪里来的,为什么有的度假酒店,一进去就感觉开始度假了呢?这与酒店的设计、服务都有关系。
大多数度假酒店,不自觉会走“海岛风”,中式度假酒店走出去,也要被同化吗?因地制宜、入乡随俗固然不错,但属于中式酒店的内核也不能丢掉。这就如同脱离舒适区,都是需要勇气的。中式酒店在不断的迁移中,已经在慢慢学习——习惯在文艺旅游目的地的花间堂,第一次到北京,但也竭力在保留文化内核;终将走出藏地的松赞,努力传递的是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不是单一的文化属性。
而中式服务,更是展现内核的重要方式。度假酒店,往往以优质又不打扰的服务闻名。入住时的欢迎饮品与酒店介绍、贴心而随叫随到的管家、最大限度的隐私关照……来度假的游客,要的不就是这一份闲适吗?
国内的中式度假酒店普遍是如何做的?酒店设计、服务和营销应该如何升级?业主应该怎样在资产管理方面做到收支平衡?答案尽在6月25日《2018—2019中国旅游住宿业MBI颁奖盛典暨高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