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鄂尔多斯” 温暖全世界——鄂尔多斯集团40年发展记

2018-07-24 13:22:06来源:网络整理

“鄂尔多斯” 温暖全世界——鄂尔多斯集团40年发展记上一页下一页

现代化纺织园区

“鄂尔多斯” 温暖全世界——鄂尔多斯集团40年发展记

伊盟羊绒衫厂建厂竣工典礼剪彩

“鄂尔多斯” 温暖全世界——鄂尔多斯集团40年发展记

1995年9月8日,鄂尔多斯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林祥为股份公司鸣锣上市

“鄂尔多斯” 温暖全世界——鄂尔多斯集团40年发展记

全自动编织车间

“鄂尔多斯” 温暖全世界——鄂尔多斯集团40年发展记

2003年7月20日,鄂尔多斯集团硅电联产项目开工奠基

“鄂尔多斯” 温暖全世界——鄂尔多斯集团40年发展记

自备电厂中央控制室

  国际在线企业频道消息:在中国改革开放中,鄂尔多斯集团在温暖全世界的感召下不断成长和发展。

  40年来,打造了“世界羊绒第一”“世界硅铁合金第一”的鄂尔多斯集团始终在不懈地努力和奋斗。

  生:开启温暖的故事

  谈起中国的羊绒产业,很多人并不能说得头头是道,但有一句广告词一定不会绕过,那就是“鄂尔多斯 温暖全世界”。这9个字诠释了鄂尔多斯集团的理想。

  在谈到改革开放时,鄂尔多斯投资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林祥这样说过:鄂尔多斯集团之所以能够长足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好环境、好政策,而我们又抓住了国企改革、西部大开发和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几次大的难得的机遇,踏准节拍乘势而上,从而实现了大踏步的前进。

  鄂尔多斯集团正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历程一路奋斗,一路前行。

  1979年立项、1980年创立、1981年正式投产,伊克昭盟羊绒衫厂伴随着改革开放创业和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释放出了改革开放的信号。与此同时,据资料显示,日本拥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分梳设备,在投入1200吨原绒的情况下,能提取500吨无毛绒,而当时的国产设备只能提取300吨。按当时的利润率计算,多出的200吨的无毛绒可以为厂子增加上千万元的“真金白银”。

  经多方考察和研究,以“补偿贸易”方式引进全套羊绒加工设备和技术,用生产出来的产品归还设备技术价款,伊盟羊绒衫厂应运而生。这一“以物易物”的举动成就了自治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招商引资项目,是被载入地方史的“创举”。

  1979年8月7日,在万众瞩目中,项目在东胜破土动工;1980年2月,伊盟羊绒衫厂成立,年设计生产能力为无毛绒510吨、羊绒纱200吨、羊绒衫30万件;1981年4月1日,羊绒衫厂进入试生产;10月1日,在举国欢庆的日子,羊绒衫厂正式投产。

  1986年,羊绒衫厂再次以补偿贸易方式引进日本先进设备技术进行了二期工程扩建,新增羊绒纱100吨、羊绒衫30万件。

  回想当年羊绒衫厂,每天的上下班时间,浩浩荡荡骑着自行车、穿着蓝色工装的工人们是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变:破旧立新现生机

  羊绒衫厂创业初期,厂长王林祥就提出了“当一流职工,做一流工作,出一流产品,创一流效益”的目标。为了实现“四个一流”的目标,企业内部的“改革创新”就此开启。

  1984年,王林祥在羊绒衫厂强力推出了一项破天荒的改革——“砸三铁”,砸掉固定工的“铁饭碗”,实行“见习工制”和“合同用工制”;砸掉传统八级工资制的“铁工资”,实行全浮动效益工资制;砸掉干部终身制的“铁交椅”,实行干部竞聘上岗制。三项制度的改革大幅度提高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1987年,全国开始推行企业承包责任制,企业又抓住时机启动了第二项重大改革,王林祥代表羊绒衫厂向上级提出了承包经营。承包后的羊绒衫厂实行厂长负责制,内部进行各式各类的细化承包,做到了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彻底打破了过去的“大锅饭”,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管理与运营水平。

  到1989年,羊绒衫厂通过改革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更名为鄂尔多斯羊绒衫厂,这是第三项重大改革。正是改革开放为鄂尔多斯羊绒衫厂带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赶:与时俱进求发展

  为了解决好羊绒原料问题,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在国内羊绒主产区和集散地设立了26家原料分公司,大力实施贸工牧一体化战略,进行工牧直交,集团可以自己走完“全部旅程”。

  之后,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开始实施“内外结合、两条腿走路的”营销战略。通过设立国内营销公司和海外营销公司,并与外国经销商合作拓展市场。与此同时,羊绒集团的产能实现了增长,由建厂初期的30多万件,增长到了新世纪初期的1000万件以上。

  1995年,第50届世界统计大会授予鄂尔多斯羊绒集团“中国羊绒制品大王”称号。

  1995年鄂尔多斯B股上市,成为自治区乃至全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2001年,鄂尔多斯A股在上交所发行。

  从2009年开始,羊绒集团进入转型升级期,投入35亿元建成了的罕台现代羊绒产业园,对全生产链进行了设备技术和管理流程的全方位升级,以品牌营销为主抓手,对品牌进行了战略重塑,对内销系统进行了全面整合,对电商业务进行了大力拓展,对外销“走出去”进行了新的布局。

  通过持续的产业振兴,鄂尔多斯羊绒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立:品牌即是生命线

  安于现状必定落后于时代,勇于改革才能赢得未来。

  2018年6月20日,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主办的(第十五届) “世界品牌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201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鄂尔多斯”以931.58亿元人民币的品牌价值蝉联纺织服装行业榜首,同时位列品牌价值总榜第46名,领跑中国时装品牌,是纺织服装行业中唯一一个被界定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这是“鄂尔多斯”品牌的又一次跃升。

  创立伊始,鄂尔多斯集团就提出了“创世界名牌”的奋斗目标。 1984年,还是羊绒衫厂厂长的王林祥在日本考察时看到自己生产的羊绒衫就因为挂上了人家的牌子售价涨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王林祥对同伴说:“一定要创自己的牌子,为民族工业争光”。

  1985年,王林祥决定就用“鄂尔多斯”来命名羊绒衫品牌。他亲自出马带着刚刚组建起来的销售队伍,背着羊绒衫踏上了艰辛的拓荒之路。因为当时国人还不“认识”羊绒衫,只能拿到大城市的涉外饭店和友谊商店寄售卖给外国人,随后又邀请全国12家涉外饭店和友谊商场的负责人到厂参观并举办了“首届羊绒衫厂订货会”,订出了8万件羊绒衫。这是“鄂尔多斯”品牌营销的初探,也是在国内市场第一次正式“亮相”。

  羊绒集团成立后,先后在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鄂尔多斯”商标;组建了自己的羊绒时装表演团,一年在全国巡演300多场次;在美、日、德、法、英、意设立了海外营销公司;在洛杉矶、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开设了24家“鄂尔多斯”直销店;参股法国庞贝合作打造区域品牌;在北京、上海、深圳设立了3家营销公司;再到今天2400多个营销网点对全国地级市全覆盖,实施了“一百家品牌旗舰店、一百家品牌综合大店”工程。

  1989年,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这是首个在央视投放广告的中国服装品牌。

  1998年,“鄂尔多斯”牌羊绒衫获得国家质量金奖。

  1998年,“鄂尔多斯”被国家工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同行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

  2006年,创立羊绒高端奢侈品牌1436,这被行业内视为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深度转型的第一步;2008年,鄂尔多斯领行业之先,开始从羊绒服装向全品类四季服装转型,聘请法国顶级设计师把服装设计理念应运于羊绒产业;2011年,推出都市女装时尚品牌BLUE ERDOS; 2016年,鄂尔多斯品牌重塑焕新,裂变为鄂尔多斯1980和ERDOS 两个品牌。同年,成立“北京时尚学院”,培养高端设计人才;2017年,1436在东京、大阪等大城市的顶级商场连开八家直营专卖店,成为入驻奢侈品区域的唯一中国品牌。

  而早在2007年,鄂尔多斯及旗下1436品牌系列羊绒服装便入选“中华国宾礼”。2014年北京APEC峰会上,各国领导人及夫人佩戴的“锦绣河山”臻品围巾、披肩,正是“1436”。

  超:技术升级占先机

  走进位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罕台镇的现代羊绒产业园区,在工人出入的通道里,从“创世界名牌,立民族志气”企业价值观到“极致、放胆、拓荒、创新”企业精神……每一句话,都带有与改革开放紧密相连的浓厚的时代感,鄂尔多斯资源股份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臻说,“这个我们企业的传家宝”。

  《美国羊毛产品标注法》规定的羊绒细度是19微米以下,但鄂尔多斯集团对羊绒的平均细度则严格控制在16微米以下。“从生产依据的标准而言,中国羊绒的标准也是要高于国际标准的。” 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山羊绒专业委员会主任、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总工程师张志说。

  “1436”这个品牌,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其具体含义,更不了解其背后的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有着怎样坚定的民族工业信仰和强大的技术支撑。

  “1436”使用的原料,平均细于14.5微米,同时长度在36毫米以上,“1436”由此得名。国家标准规定,原绒平均直径小于等于14.5微米的为特细型,平均直径在14.5微米至16.0微米之间的为细型。每1000克原绒,仅2克能达到要求。为守住这条“软黄金”命脉,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建起世界上唯一的“1436”顶级绒山羊培育基地。

  每一年,羊绒集团在纺织设备上都会投入上亿资金,从山羊身上的绒毛到消费者购买的羊绒衫、围巾等羊绒制品,中间需要120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鄂尔多斯羊绒集团都有一道严格的质检环节,标准高于国家标准。从受制于人到奋力追赶再到超越引领,正是严苛的“工匠精神”为中国羊绒产业打通了通往世界羊绒制品市场的道路。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搞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王林祥深知,企业必须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依靠先进的技术来赢得企业发展先机。

  1997年,羊绒集团建立了技术中心。2001年被国家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以此为依托于2002年组建了“国家羊绒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通过搭建“产学研”平台,吸引了众多高层次人才,并建立博士后流动站。中心广泛开展羊绒行业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新材料开发、成果产业化、工程项目自动化等科技创新项目,对一些行业深层次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关,研制开发出了永久抗静电、纳米三防、抗菌、机可洗、抗起球、数码印花等多项技术专利产品,完成研发项目300多项、科技成果153个,开发新技术产品232个,承担国家科技计划20多项,成功举办了六届国际山羊绒技术研讨会。

  2016年3月15日,继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技术中心制定的《羊绒、羊毛针织品起球测试方法》发布实施后,由其主导修订的国际标准ISO17751《纺织品--羊绒、羊毛、其他物种动物纤维及其混合物定量分析》之系列标准ISO17751-1:2016《光学显微简法》和ISO17751-2:2016《扫描电镜法》正式发布实施。至此,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技术中心发布实施IWTO国际标准1项,ISO国际标准2项,国家和行业标准17项,申请国家专利262项。

  2017年6月,羊绒集团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优势为依托,组建成立了内蒙古羊绒研究院,将通过自主创新和产学研联合,主要围绕自治区羊绒产业发展中的瓶颈性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攻关,首先解决山羊绒智能检测、自动化分梳、高品质纺纱等生产工艺难题,推进行业技术的升级。

 转:“二次创业”新征程

  进入2003年以后,在鄂尔多斯集团,自上而下的都喜欢说这样一句话:“我们在进行二次创业”。从领军传统的羊绒产业到依托当地丰富能源资源优势进入清洁能源产业,鄂尔多斯集团的快速发展,是在思想观念、产业摆布、未来规划上的深度升级和升华。

  2003年2月18日,鄂尔多斯集团总裁王林祥在六届三次职工代表大会上正式宣布:要在鄂托克旗的棋盘井工业园区新上一个硅电联产项目,建成一座4×330MW的自备电厂和年产70万吨硅合金的硅铁厂,总投资大约40亿元。

  2003年7月20日,“鄂尔多斯集团硅电联产项目”开工暨鄂尔多斯集团电力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庆典仪式在棋盘井举行,这标志着鄂尔多斯集团正式开启了“二次创业”新征程。

  从硅铁一期到现在的硅铁八期,从硅铁向上延伸到电力再到煤炭,又从煤电向下延伸到电石、PVC、烧碱、水泥,再到天然气化肥和多晶硅;从煤矸石发电、电厂超低排放、电石渣制水泥、电炉余热发电、电炉尾气制甲醇、高盐水处理、废酸利用等一大批节能环保项目的成功实施……一个个环保项目环环相扣,一条条绿色生产线无缝对接,一个煤、电为基础,铁合金和煤化工、天然气化工为核心,各种产品综合配套、资源热能充分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托举着鄂尔多斯的“清洁能源产品”走出高原,走向世界。

  鄂尔多斯电力、鄂尔多斯铁合金、鄂尔多斯PVC、鄂尔多斯化肥、鄂尔多斯水泥、鄂尔多斯多晶硅等产品相继成为“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的崭新品牌。

  15年来,集团不仅投巨资致力于打造“三废”零排放的循环利用产业链,力求将原料“吃干榨尽”清洁利用,还在棋盘井园区累计投入50亿元进行节能环保和环境的美化、绿化。并利用科技的力量为产业链拓展延伸空间,2015年将冶金技术中心、化工技术中心合并扩建为循环经济技术中心,聘请国内一流的技术专家担纲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发,重点提升现有产能水平。同时,在上海成立了鄂尔多斯高科技有限公司,聘请10多位博士和博士后教授加盟,并与多家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致力于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研究,集中研发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前沿性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鄂尔多斯电冶集团奋斗目标已经确定:“要通过科技实现产业升级,我们致力于世界级高科技清洁循环产业”。

  当成本、效益、品牌、科技、循环、附加值、竞争力等这些“要素”被重组优化,鄂尔多斯集团在不断延伸的产业链上成功完成了新旧动能转换,通过科技创新向着高质量发展。

  15年的时间,棋盘井这个昔日的小镇变成了一个美丽、宜居的现代化城镇。在《人民日报》发布的2017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名单上,棋盘井镇位列173名,是自治区综合实力第一镇。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鄂尔多斯集团不断发展壮大。人们期待着鄂尔多斯集团继续实现可持续发展。

  “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鄂尔多斯集团供图 作者 鄂尔多斯日报张晓艳 马利军)



东方企业家 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界限网络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