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初,英国奢侈品牌巴宝莉关闭了位于上海尚嘉中心的旗舰店,这一动作被很多人解读为巴宝莉在中国的发展“由盛转衰”。
这其实是一种很严重的误读。事实上,巴宝莉在中国的增长带动了整个亚太市场,而且得益于中国移动互联网、新零售的发展,巴宝莉在中国的数字化革新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次选择关店的巴宝莉,面对大众的误读,其实在背后“偷着笑”。因为它不仅赚得盆满钵满,还解决了两大问题:一是门店带来的成本问题,另一个是销毁库存带来的社会问题。下面具体来分析一下:
在2017-2018年的财报中,巴宝莉就提出要关闭部分门店,而且在2018-2019财年要实现1亿英镑累计节约目标。巴宝莉的门店都位于城市的核心位置,租金成本、雇佣成本都很高,可以说,关店是消除风险的一种策略。
另外,就算奢侈如巴宝莉,也同样面临去库存难题,销毁是它去库存的主要方式,2017年年内实际销毁的成品成本就达2860万英镑,但这一巨大的数字遭到了媒体的谴责。
这两大难题在这一年来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在中国,巴宝莉尝试了零售革新,还计划利用“再利用、维修、捐赠和回收”未售出产品,当然这也是奢侈品牌面临社会舆论危机时的通常做法。
在国外,Bergdorf Goodman、Neiman Marcus、Bloomingdales都会在换季之后,将库存直接甩给类似TJ Maxx、Marchalls等折扣商店来进行处理。在中国,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一线品牌将它们的去库存任务交给一家库存电商——爱库存,其S2b2C的创新模式可以帮助大厂清理库存尾货和非正常退单。
目前,爱库存已经吸引拉夏贝尔、博洋、马克华菲、森马、LILY、GXG、劲霸男装、奥康、探路者、古今等5000多家国内外知名品牌,触达超过4.3亿消费人群,热销超过4000万件商品。
想象一下,巴宝莉如果在中国遇到库存难题,将货物交给像爱库存这样的平台,不仅可以高效、去除库存,同时也能预防社会舆论危机,保持良好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