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在线中文网 文/赵艺璇)提起昆虫,人们不免会想到“疾病传播”、“毒液”、“蜇伤”、“卫生情况堪忧”等关键词组合,甚至有人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果在一夜之间,世上所有的昆虫都消失,世界会不会更加美好?
答案毫无疑问是否定的。以人们熟知的蚊子为例,其中一部分确实会传播寨卡、疟疾、黄热病等致命疾病,但也有一部分蚊子是鸟类、蝙蝠、鱼类、蜻蜓等动物的食物来源,如果所有的蚊子都消失了,那估计很多动物也会面临极大的生存危机。
据英国国际广播电台(BBC)在2016年的报道,在自然界中,人们目前已知的蚊子达3500种,但大部分都不会给人类带来影响,因为他们是极为重要的授粉昆虫,主要吸食植物的花蜜。
▲ 微型针头的工作原理,图片来源:《生物医学材料与机械行为杂志》
除此之外,蚊子对人类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蚊子的生理构造,了解了蚊子是如何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叮咬人类,在此基础上计划研发一款类似的无痛微型针头,这将为无数怕痛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近几年来,昆虫已被许多专家学者正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经过有效利用的昆虫资源能给人类带来一笔宝贵的财富。
▧ 猎奇“昆虫宴”或能完全替代肉类食物
荷兰一家连锁超市曾在2015年上线昆虫食品,食品种类包含由蚯蚓、蛾幼虫等制成的汉堡、肉球、脆片。此举一出,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但在大洋彼岸的中国,食用昆虫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上个月华中农业大学就举办了一场“昆虫宴”,场面十分火爆,大快朵颐的食客们在三小时内将数斤昆虫都“消灭”干净了。
▲ 昆虫食品,图片来源:荷兰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
不可否认的是,哪怕在吃货云集的中国,昆虫并没有达到“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地步,家畜肉类食品仍是餐桌上的主流。那么,昆虫到底是否能够完全代替肉类食品呢?
昆虫本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且脂肪含量较低,这使得他们有望成为人类摄取蛋白质的理想来源。相较于饲养牲畜,培育昆虫能够减少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因为昆虫不需要占据大面积的土地,也不会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
《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曾刊登的一项研究发现,昆虫比牛里脊肉含更多营养物质,譬如蟋蟀含有更多可溶解的铁,麦皮虫含有更多可溶解的镁,蚱蜢含有更多锌……
▲ 人体从水牛蠕虫中摄取的铁元素含量比从牛里脊肉内摄取的高出约三分之一,图片来源:《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
不过,提供更多含量的营养物质并不足以证明昆虫能够完全替代家畜肉类食品,因为人类能够吸收的营养物质有限,并且受食物种类影响。科学家们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人体从水牛蠕虫中摄取的铁元素含量比从牛里脊肉内摄取的高出约三分之一,虽然蚱蜢和麦皮虫略逊一筹,但数量仍十分可观。
随着地球人口的剧增,扩大食物来源已经成为许多研究人员及食品从业人员的重要任务,富含营养物质的昆虫不失为一个有待进一步挖掘的选择。
▧ 看荷兰人巧用昆虫“以毒攻毒”为农作物除害
面对某一区域昆虫的泛滥,往往人们的第一反应是使用杀虫剂,希望能够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但荷兰人却用了一个更为原始的方法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 荷兰驻华大使馆农业参赞施泰德,图片来源:荷兰肉类与饲料中心微博
荷兰驻华大使馆兽医及植物检疫农业参赞施泰德(Henk Stigter)告诉荷兰在线,之前荷兰某一海域旁的野外露营地惊现了一种长得不太可爱的昆虫——蠼螋(俗称剪刀虫),许多人一想到关于它的古老传说就会起鸡皮疙瘩,担心它真的会在人睡着之后钻进耳朵并爬进脑袋里。由于露营地并没有它的天敌,于是蠼螋呈现几何倍增长,让许多游客都不得不望而却步。
▲ 蠼螋的生命周期,图片源自网络
为了遏止蠼螋的泛滥,施泰德亲自出马,为当地的居民举办了一场讲座,介绍了这种昆虫的生命周期以及各种习性特点,并发起了一项全民倡议,希望动用大家的力量,活捉露营地里泛滥的蠼螋。
居民乃至游客都拿到了专业捕捉蠼螋的“神器”,在搜捕了大量蠼螋后,人们将自己的“战利品”交给了施泰德。施泰德将自己视为“中间商”,他转手将这些昆虫送去了附近的一家食品农场,让它们在田地里发挥自身作用——捕捉其他害虫。
就这样,蠼螋泛滥的问题得到圆满解决,施泰德的方法不仅让当地居民更加了解自己周围的生态环境,也没有使用破坏环境的农药,甚至还让这些“卖相不好”的昆虫成为了保护农作物的“天使”,可谓一举三得。
▧ 借助科技,荷兰农民可以一切尽在掌握
其实,无论在哪个国家,农民与普通消费者的需求是一致的,他们都希望农业生产出来的是高质量的健康产品。为了避免害虫破坏农作物,人们会习惯性选择农药,但大面积喷洒农药不仅损害了泥土,也污染了水资源。因此,战胜虫害、实现有机生产是许多专家共同努力的目标。
但虫害问题本身十分复杂,以全球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荷兰为例,北部地区相较南部地区将会出现更多虫害问题,特别是昆虫的种类会因为地区的差异,而呈现出极大的不同;不同种类的农作物面临的虫害问题也不尽相同,比如,荷兰的苹果树比梨树更容易吸引害虫。
▲ 《对果树有益和有害的昆虫与螨虫》,图片源自网络
施泰德曾在自己所撰写的《对果树有益和有害的昆虫与螨虫》(Schädliche und nützliche Insekten und milben an Kern- und Steinobst)一书中指出,农民们得永葆好奇心,在分辨清楚周围的昆虫之后,无论是通过查阅书籍、文献的方式,还是利用互联网,都需要全面了解各种昆虫的生命周期及其他特点,因为只有这样,人们才知道能够如何规划生产与应对潜在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荷兰农民已经可以借助专业的生物控制系统,密切监控温室作物的生长情况,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当出现虫害问题时,系统会建议农民利用害虫的天敌或其他微生物来对抗虫害;如果作物有授粉需求时,农民可以引进实验室内培育出的熊蜂,让这些天然帮手完成任务。
▲ 受生物系统监控的温室植物,图片来源:Koppert生物系统公司官网视频
荷兰作为农业大国,在有效利用昆虫资源方面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经验参考。当农业发展遇到问题时,荷兰人并没有采取“敌对”的态度,而是以开放的姿态全面了解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生态系统的认知愈发全面,这也为他们想出更多可持续的解决办法提供了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