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经济快速腾飞,催生出了大批创业企业。但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产业发展趋于成熟,行业竞争愈演愈烈,经济增速呈放缓趋势,一大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被时代淘汰,从而导致金融不良资产的规模越来越大,间接成就了不良资产行业的春天。
变废为宝,变不良为良
由于名字“不良”,很多人因为一叶障目,选择对不良资产敬而远之。过去的不良资产市场冷淡,流动性弱,久而久之,出售的价格也会被打折或者贱卖。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不良资产只是因为缺乏合适的运营,而暂时陷入了困境。只要投资者把握好时机,处置得当,不良资产可以秒变特殊资产,达到“变废为宝”的意外收获,帮助投资者从中获取回报。
以北京金鹰融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不良资产处置平台—特资网的客户为例,北京广发15户债权包,债权包价格为6400万,由植德律师事务所、安峰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通过司法拍卖将房产出售使债务人的财产变现,变现后的款项用于还款。不到半年时间回收投资款5300万,远远超出项目预期。将不良资产变废为宝,是不良资产处置公司存在的意义。
快速扩张的“不良”产业链
很多投资专业人士提出:切入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已经成为新的投资风口。且随着中国银保监会的政策松绑,一些地方AMC逐渐崛起,外资机构也纷纷进入资产管理领域。在此环境下,由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垄断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局面被打破,形成了 “4+2+N+银行系”的多元化格局。但是,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成立时间普遍较短,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不良资产产业链面临很多挑战。
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自身的不成熟,让看似诱人的不良资产处置市场面临着很多问题。
痛点一:规范性和时效性
不良资产处置对行业规范性和时效性都有着超高的要求。
在经历了短暂的“存量时代”后,不良资产吸引了投资者的大量涌入,迅速步入了“卖方市场”时代。而快速扩围也引发了大量行业乱象,项目竞拍、资金结算等环节上存在诸多漏洞,交易双方很容易陷入不良贷款的“纠缠”,不良资产的互联网生态圈尚未完善,行业规范亟待提高。而不良资产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置,就有可能像冰棍一样不知不觉间化掉。
痛点二:架空数据的“冒险决策”
不良资产行业虽然是一块大蛋糕,但是吃起来却并不容易。
由于缺少海量数据和信息支撑,大多数决策做得提心吊胆。不良资产评估数据不真实,掩盖投资决策风险,决策意向被干扰,投资风险大大增加。
痛点三:“不良处置”终极处理
不良资产的处置包含诉讼赔偿、资产重组、多样化出售、资产置换等多样化处置手段,但其终极处置才是核心,然而产业链条上资产购买者及C端服务机构的欠缺,使得整个行业成为“貔貅”式的态势,不良资产进得多,出得少,难免会撑破肚皮。
债权没有真正消亡,资产没有真正激活,“乾坤大挪移”也是治标不治本。
“+互联网”能否让不良资产形成完美闭环?
信息时代,“+互联网”化身救世主,成了很多产业链中的救命良药,那么“+互联网”不良资产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目前,已经有一些企业正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解决着不良资产产业链中存在的痛点。以特资网为例:以流程化全服务平台解决不良资产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难点。
针对目前不良资产规模浩大,无从消化的不良资产市场来看,特资网设置了项目竞拍模块,拍卖方通过平台以竞价方式发布不良资产项目,采用公开竞价形式,由网络竞价成功者(买受人)最终获得项目,并通过平台实现项目信息交割和资金收付款确认。规模越庞大、市场越壮大,不良资产运行反倒更规范化、有序化和透明化,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及时性。特资网也采用增设投融撮合模块的方式进行了管控风险,最大限度为投资者提供风险控制。而针对处置手段问题,特资网专门设立处置机构,在不良资产投融资、管理及处置、资金管理全流程周期中,实现高效、安全、透明、专业、智能的管理,为不良资产行业全产业链用户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
如此看来,“+互联网”确实很有可能成为解决不良资产现有问题的突破口。+互联网的运营模式,通过数据的挖掘,减少不良资产行业的信息不对称,以数据分析、风险评估等方式,提高对不良资产决策把控的精度,满足投资方对资产包处置进程的信息化需求。针对产生不良的源头,为不良资产的投资机构与处置团队提供数据服务,主要包括资产、债务、工商和涉诉信息。通过不良数据的建立,匹配出的不良资产项目信息,提供信息服务。
“+互联网”的应用为不良资产市场的开拓提供了利器,让融资、管理、竞拍、理财、结算等环节凝结在一个综合平台,让不良资产管理智能化、专业化、透明化,从而打造不良资产市场互联网生态圈,赋能不良资产产业链健康发展。